2020年7月份,籌備許久的約讀兒童書店在印象濟南·泉世界正式開業,有了書香的點綴,這方小小的樂園在熱鬧之余更顯風雅。
除了很多慕名而來的小讀者,我們也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——書店的小小圖書管理員們。
沈子墨是書店開業后的首位小管理員,今年13歲,剛剛升入初中一年級。
別看她年紀小,閱讀量卻十分驚人,青少年閱讀區將近70%的書籍她都看過。
擁有深厚閱讀積累的子墨,應對起書店的工作來天然是游刃有余:
面對書店里八門五花的書籍,有的孩子會覺得茫然無措,不知如何選購,而子墨總是能根據顧客的年齡和愛好興趣,從擠得滿滿當當的書架上選掏出合適的書籍,然后細致介紹、耐心答疑。
還有些孩子是按照黌舍保舉的必讀書目前來選購書籍的,手里拿著書單,一本本對照著從書架上遴選。這時候的子墨,除了協助選書,還會給出中肯的建議:“我們不能局限于黌舍保舉的必讀書目,要勇于嘗試,發現本身真正喜好的書。”
甚至面對比她年齡大一些的孩子,她也毫不露怯,站在書架前侃侃而談,一舉一動都吐露著遠超出這個年齡段的成熟慎重。
從小與書結緣
吉姆?崔利斯在《朗讀手冊》中寫道:“ 你或許擁有無窮的財富,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,但你永久不會比我富有,由于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?!?/span>親子共讀,是怙恃對孩子的童年最好的饋贈。
作為教師的子墨媽媽,深知早期閱讀的緊張性,當子墨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,媽媽便天天堅持給她讀繪本,那個尚在襁褓的小嬰兒每晚都是伴隨著媽媽講故事的聲音甜甜睡去。
等到一歲多一點,小子墨開始指著書咿咿呀呀地給媽媽“講故事”,那時候的她還不熟悉字、話也講不利索,并不能完全讀懂書籍的內容。但是在她幼小的心靈里,儼然已經把書籍當做了最好的玩具。
三歲后,子墨的閱讀風俗便真正固定了下來,閱讀像吃飯、睡覺一樣,成為她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每個周末的上午,子墨和媽媽都會出如今書店或圖書館里。
徘徊書海,任無數筆墨構成的絕美風景從面前目今掠過,隨古今中外的文人學者肆意悠游,其樂無限。
讀到《外婆的道歉信》中的濃濃親情,她會由于感同身受而默默流淚;讀到J·K·羅琳筆下奇幻莫測的魔法世界,她會幻想本身正騎著飛天掃帚追隨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茲的上空盤旋;讀《奇域筆記》,她又會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冒險故事中無法自拔。
她說:“每次去圖書館都是一個發現好書的過程。閱讀像是一把鑰匙,幫我打開了看世界的門?!?/span>
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,子墨已經開始閱讀一些初中孩子看的書籍。其中,《尋常的世界》是她的最愛。
孫少平拮據的住校生活,令她回憶起奶奶曾講述過的農村往事;尋常小人物發奮圖強的奮斗精神,令她深受鼓舞;田曉霞的不幸捐軀,又令她嘆息連連……書中人物的命運起伏、喜怒哀樂都緊緊牽動著她的心。當時,圖書館的借閱期限只有一個月,子墨將這本書反復借閱多次,一向讀了整整三個月。
出于對閱讀的熱愛,很久之前,子墨就萌生了去市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的想法,但是由于年齡太小而被拒之門外。所以,當看到約讀兒童書店“招募小小圖書管理員”的運動時,她第臨時間拉著媽媽來報了名。
與子墨同來的還有弟弟子賢,年幼的弟弟來到店里一刻也不“消?!?,積極踴躍地拖地、擦灰,姐弟倆共同努力,忙得不亦樂乎。
閱讀,是最好的補課
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,許多家長自孩子上幼兒園起,便開始物色各種指點班。但是在子墨媽媽看來,閱讀就是最好的補課:
“她小時候沒有上過指點班,相對于其他孩子來說基礎是比較弱的。雖然起步晚,但是孩子的后勁兒大,她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比那些被逼著上指點班的孩子學得更快。”
從小到大,怙恃從未自動給子墨安排過任何指點班,唯一的英語班照舊在子墨的強烈要求下才報的。
也許在五六歲的時候,子墨對英文產生了粘稠的愛好,她經常通過英語趣配音、英語魔方秀等APP自學英語。
黌舍開設了英文課之后,子墨對英文的喜好進一步加深,但是,薄薄一冊教科書根本無法知足她的英文閱讀需求。
于是,從未上過指點班的她“逼迫”怙恃給本身報了一個英語愛好班。
而且,子墨天天都堅持閱讀英文原版書籍:
“假如想學好一門語言,絕不是靠課本就能學會的。原版書籍對于語言學習特別很是緊張,必須要博覽群書。中文是如許,英語也是如此?!?/span>
班級里的同窗都很害怕背單詞,但是子墨覺得單詞并不可怕:“讀得多了,單詞天然就記住了。”
對于孩子的學習,子墨媽媽一向都特別很是坦然:
“我對孩子的成績沒有太嚴酷的要求,我盼望孩子用更多的時間去閱讀、去活動、去感受這個鮮艷的世界。我看的是孩子的一生,只要她能身體健康、生理健康,做一個有幸福感的人,未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會過得好。把目光放長遠了,就不會盯在成績那一點上。”
自律的孩子,肯定不會太差
大多數家庭里,怙恃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都是如許的:不寫作業母慈子孝,一寫作業雞飛狗跳。但是在子墨家里,從來不存在這種情況。
晚上,爸爸在桌前練書法,媽媽處理工作,子墨自發地讀書、寫作業、學英語,一家人各司其職。偶然候假如先生布置了聽寫或背誦義務,子墨就用手機錄下來,本身給本身聽寫,本身檢查背誦情況。
子墨媽媽說:“我們從小就告訴孩子,本身的事情本身完成,本身的責任本身承擔,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要爸爸媽媽協助。作業本就是孩子本身的事情,家長總不能考試的時候也跟著孩子。”
子墨的自律不僅是在學習上,更表現在方方面面。
她喜好閱讀,也喜好寫作,大大小小的作文比賽獲獎證書積攢了一厚摞。這些比賽全都是子墨自立報名去參加的,怙恃從不干涉。
更難得的是,小姑娘面對榮譽不驕不躁、未忘初心:“不要為了證書而參加比賽,本身喜好才是最緊張的。”
子墨從沒有覺得寫作是一種負擔,而是樂在其中。三年級時,她無意間讀到了伍美珍的《我班流行寫小說》,于是便嘗試著以身邊的同窗、先生為原型創作校園小說,每次寫一點就拿出來和同伙們分享,吸引了一大波“小讀者”。
在她看來,寫作并不是什么難事:“讀書多了,好句子天然就源源賡續,最緊張的是要有真情實感,像汪曾祺、葉圣陶這些老一輩作家,他們的作品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,特別很是地樸實動人?!?/span>
除了閱讀和寫作,子墨在書法上也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。
受父親的影響,她從小對書法有著自然的親近感,堅持習字多年,現在寫得一手好字。
據說,“子墨”這個名字正是因書法而來。
此外,各種各樣的校園運動中都少不了子墨的身影,她享受在爭吵場上唇槍舌戰的快感,也喜好化身為小小主持人,在舞臺聚光燈下展示本身的風采,在班級里她還曾擔任中隊長、大隊長,是先生的得力小助手。
小學六年,子墨每年都是三好門生,今年還被評為“市良好班干部”。
她如許評價本身:“我是一個完善主義者,對本身要求很嚴酷,每件事都想盡可能地做到最好,雖然會花費許多的時間和精力,但是本身會很有成就感?!?/span>
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?
關于孩子的閱讀,許多家長抱怨說:
"給孩子買了許多書,可孩子就是不看。"
"孩子太小,總是撕書,根本管不住。"
"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選書。"
但是在子墨媽媽眼中,這些并不足以成為孩子閱讀路上的攔路虎,對此,她有著本身獨特的見解:
01. 孩子吃書、咬書、撕書是一個必然的過程
這些情況子墨小時候也都碰到過,它是每個孩子都必須要經歷的階段,假如想讓孩子愛上閱讀,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。
市面上,適用于低齡兒童閱讀的布書、防水書、玩具書有許多,怙恃可以放心地買回來讓孩子去“玩”書,孩子體驗過這個過程后,慢慢地就不會再咬書了,閱讀天然而然就會進入正軌。
02. 要多讀經典,扎根特別很是緊張
起初,我在孩子的教育題目上也是有些茫然的。很慶幸的是,在孩子4歲的時候,我碰到了國學經典。
沒有根的大樹是不牢固的,經典就像是閱讀的“根”,當你讀過經典再去讀繪本的時候,會發現更多、更美的東西。原來讀的只是外觀,但是有了經典的滋養之后,每本書都能讀出不一樣的感覺。不得不說,老祖宗的東西是最有能量的書。
03. 親子共讀必不可少
我們家在吃穿住行上都比較簡單,但是在買書方面從不小氣。想讓孩子愛上讀書,肯定要舍得在書上面投資,并且親自陪著孩子讀。
當一個孩子坐在媽媽的懷里,聽媽媽講故事的時候,他會特別很是享受這種感覺,親子共讀帶給他的幸福感是其它玩具無法庖代的。
孩子對閱讀有了愛好、養成閱讀風俗之后,就不必要全程陪伴了,越今后越省心。小時候培養孩子三年,可能后面三十年都不用太操心。
我盼望能把我的這些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家庭,讓更多的孩子愛上閱讀、在書籍的陪伴下快樂成長,不要讓孩子的整個童年都被玩具和電子產品所充斥。
如今子墨家中的藏書已經達到上萬冊,她每年的閱讀量少說也有上百本。
成長路上,子墨自傲而堅定,默默用知識武裝本身的頭腦,面對將來,她亦是見義勇為,懷揣著滿腔熱忱。采訪的結尾,子墨告訴我們,她盼望本身未來能成為像董卿一樣滿腹詩書的主持人,或是成為像華春瑩那樣胸中有丘壑的交際官。
書海茫茫,前路迢迢,但我們有充足的理由信賴,這個心中有夢、腳扎實地的小姑娘會走得很遠。